第108章 闲话_不见一人归
夜书所见 > 不见一人归 > 第108章 闲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8章 闲话

  董家百年望族,在朝中势力错综复杂,陛下虽然想要连根拔起也不得其法。董暹在东街打伤人命,抢掠妇女,父皇岂会全然不知?只是投鼠忌器。

  但如果董家是这次秋瘟的罪魁祸首,又和北魏勾结,上负国家,下负百姓,还有谁敢冒这样的大不韪去护董家?

  于是父皇先在宫墙角放入一些毒虫,并让丁贵嫔带人去搜查,先让百姓觉得的确是有小人作祟,勾起百姓们的愤慨之情。

  而后借他要害丁充华的手段,嫁祸给董淑仪。又故意让陈无双、徐娇等人看到,就是为了让她们迅速将消息散播出去,坐实董淑仪是导致秋瘟的人。只怕那个用来陷害董淑仪的婴孩,还是永阳王妃怀的孽种。

  而后假意借机搜查董家,实际是拿出之前收集的罪证公之于众。恐怕那日召集群臣也是商议如何处置董家,所以才会有将董暹下狱处死,却只将董当门遣放原籍。毕竟仔细想想就会发现,董当门才是那个勾结北魏谋反的人,董暹不过是通奸被抓,为何只有董暹被处死?

  董家虽然舍弃了董暹和董淑仪,保住没有被满门抄斩,但在建康终究是待不下去了。每天都有百姓在董家门前叫骂,或者堆放死人,更有甚者将董家一处房子都点了。

  董当门有苦难言,只得携一家老小逃离了建康。父皇这步棋,走得当真是阴毒。

  于是劝萧云:“此事还是不要到处宣扬的好,咱们这样的人,身如浮萍,能活着已是不易。切莫妄谈国事。”

  萧云忙不迭点头:“自然,自然。我想着咱们叔侄间和气,才讲来给叔叔解闷。若是遇到旁的人,可不敢多嘴多舌。像董暹那样因着一句大话,真弄得个家破人亡,算什么个事呢。”

  萧绎点点头,没再说话。

  萧云又赔笑道:“要我说,如今城中可是只有叔叔和武陵郡王萧纪两个皇子。叔叔因着献药一事得了头脸,百姓们都交口称颂叔叔。若说以后接替了太子,掌管咱们大梁也未可知呢。”

  “才刚说完要改,又说狂话。”

  萧云嘿嘿笑着,起身为他斟酒:“这怎么能算狂话,说到底丁贵嫔也不是皇后,都是庶子,谁比谁高贵呢?要怪就怪陛下为了虚名不另立皇后,不然丁贵嫔和太子他们母子俩也不必这么汲汲经营。”

  这点萧绎倒是同意。他生辰晚,出生的时候郗微都死了好几年了,宫里的年老一些的妃嫔嬷嬷也没个不骂她的,可见她不得人心。且父皇虽装作情深的样子,每年还是有新人入宫。一直到萧纪出生后,灵宝寺的圣僧虚贤和尚渡化他出家,他虽没有出家,到底慢慢断了凡心,不大流连后宫了。

  他父皇的秉性,别人未必知晓,丁贵嫔和她母妃都看得清楚。

  母妃无比重视的赤金海珠凤头钗,其实是萧宝卷打给她的,母妃常常对着那根钗子流泪。那时他还小,总不明白为什么,踮起脚为母妃擦拭眼泪。母妃就会抱着他,喃喃道:“你父皇素日里偏宠我,引得六宫不满。可一旦你以后没了母妃,你该怎么办呢?”

  之后果然印证了她的话,父皇虽然对母妃偏宠,可母妃病后不能侍奉,他甚至没有像汉武帝探望李夫人那样来看望一眼。母妃殁后,他也像是完全忘了他这个儿子。

  萧绎看着萧云,想到他祖父萧懿几十年前就让萧宝卷害死了。就是因着萧懿的死,才使父皇心有戚戚,起兵反了萧宝卷。虽然父皇登基追封了长沙宣武王,却没有册封他儿子袭爵,不过是在户部挂了个空名,每月支领钱粮罢了。

  萧云则连这样的虚名也没有,靠他父亲的人脉在朝中当了一个散官,每月的俸禄微薄,还不够打点人情的。

  如此可见,父皇的恩情,不过就在眼前。过了这一时片刻,便连一点恩情也无了。

  萧云这样的人,出身微末,萧纲、萧续、萧纶都不怎么待见他,萧绩又是掉在钱眼里的人,看不上萧云那仨瓜俩枣,只有太子对他还体贴些,时常给他送衣物钱财。

  只是太子对谁都好,奉承太子的人也多,萧云才渐渐转向了他。他和萧云年纪相仿,又都是失意之人,不免惺惺相惜。

  更重要的是,此时他手底下不过只有一个石霄可用,石霄还是阉人,就算他发达了石霄也不能如旁人一样为官做宰。萧云此时巴结他,日后他一旦得了荣耀,第一个要起用的必然就是此时就和他一条心的萧云。

  他心里知道萧云是为了自己,但是锦上添花易,雪中送炭难,萧云此时愿意帮他已经是他求之不得的,他又怎么能要求萧云没有半分私心?

  可是他此时只想着将萧纶拖入万劫不复之地,为此还毁了自己的一只眼睛,注定与皇位无缘了。要知道当日齐明帝萧鸾的长子萧宝义,就是因为身有残疾,天生聋哑,才让萧宝卷成了太子,最终荣登大宝。他又有何才能,能胜过宽宏仁德的萧统、文采斐然萧纲、家财万贯的萧绩、武艺超群的萧续、精明能干的萧纶和深受父皇喜爱的幼子萧纪呢?

  想到此,不由叹气:“虽然如此,太子仁德,不是我能望其项背的。”

  萧云眼珠子转了转,笑道:“太子若是即位,以他的仁德宽宏,咱们也能过得去。若是江山落到了别个手里,还不知怎样呢,叔叔该尽早打算才是。”

  “你这话何意?”

  萧云凑得更近,放低了声音:“陛下一向雷厉风行,看不上太子手段软弱也不是一日两日。且这次太子去池州,虽然亲力亲为,安抚百姓,可池州百姓只为太子立庙,没有敬谢陛下。陛下前些日子召集群臣,正巧蒯越拿着池州来的捷报进来,陛下看后脸色可是变了几变。这话我只对叔叔说,叔叔自己也要多留心。”

  萧绎听完,又是无话。

  正巧吴昌县侯萧颖达之子萧靡看见他们两个,也坐过来,两个人就止了话头,又要了一副碗碟,添了些酒菜,只同他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打发时间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ssj.cc。夜书所见手机版:https://m.yssj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